2018年,随着企业改制的浪潮,46岁的李江兵告别了熟悉的黄海化工厂新钙车间,转岗到华茂绿化公司。面对从“化学方程式”到“植物生长规律”的跨界挑战,他没有退缩,反而以党员的担当和工人的韧劲,在绿化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。六年间,他从零起步,成长为江苏省绿化技能大赛冠军、片区承包制改革先锋,获得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,更用满手老茧和一身膏药,书写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篇章。
?从“化工蓝”到“园林绿”:跨界学习的破茧之路。?转岗第一天,李江兵握着修枝剪的手微微发抖。面对月季花丛的枯叶,他连该剪哪片叶子都拿不准。但这位老党员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:“化工反应要精确到毫克,绿化修剪也能磨出真功夫!”他拜老园林工宋士余为师,白天跟着师傅辨认苗木习性,夜晚抱着《园林植物病理学》做笔记,书页被翻得卷了边。一次为抢救病害的紫薇树,他蹲在泥地里三小时,用竹片一点点刮净腐烂树根,工装裤浸透了泥水,却笑着说:“这和清理反应釜管道一样,急不得躁不得。”
开发区主干道的栾树曾因修剪不当导致枝叶过密,夏季虫害频发。李江兵琢磨出“疏枝透光法”:通过精准剪除内膛枝、交叉枝,让阳光均匀穿透树冠。他像做化学实验般记录每棵树的修剪数据,最终将虫害率降低了70%。宋师傅拍着他的肩膀感叹:“你小子把化工人的精细劲儿全用树上了!”
?“冲锋主将”带头闯新路:承包制下的逆袭之战。?2025年,公司党委毅然推行绿化养护片区承包制改革,面对这一全新挑战,李江兵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坚定地说:“党员就该啃硬骨头!”他主动请缨,承担起公园片区26万平方高标准精细化养护的重任。面对巨大的压力,他带领团队,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,迎难而上,成功应对了各项挑战,使得公园景观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在他的工具间里,常年摆放着三件不可或缺的“宝贝”:一把缠着胶布的修枝剪,见证了无数次精心修剪的瞬间;一本贴满便签的《病虫害图谱》,记录了他对病虫害防治的深入研究;还有那一盒似乎永远用不完的膏药,默默诉说着他与园林事业并肩作战的辛勤与付出。
为了降低苗木死亡率,李江兵自创了“一树种一档案”制度,为每一树种都建立了详细的养护日志。从“4月28日,创智绿园龟背竹需增施叶面肥”到“5月20日,昌圩湖体育公园金森女贞发现红蜘蛛,已物理除虫”,每一项记录都凝聚着他对园林事业的热爱与执着。在他的精心呵护下,那些曾一度奄奄一息的苗木,经过他精心调配的腐殖土和光照方案,竟在半年后奇迹般地抽出了嫩芽,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
省赛擂台上的“绝活儿”:榉树理平头,槭树梳刘海。?在2024年江苏省“格力博杯”绿化技能大赛上,李江兵面对造型杂乱的榉树和鸡爪槭,仿佛回到初学时的忐忑。榉树的枝条横生杂乱,鸡爪槭的枝干纠结如麻,但他手中的枝剪却稳如磐石。
“榉树要修出‘筋骨’。”他默念着多年总结的口诀,剪除平行枝时保留30°夹角,确保主干生长优势;处理鸡爪槭时,他将枝条弯折45度,模仿自然风雨塑造的飘逸姿态。当评委凑近观察榉树剪口时,发现切口平滑如镜,防腐剂涂抹均匀——这是他把化工厂设备防腐经验移植到园林的智慧。
如今,他的工具箱里并排躺着两件“宝贝”:一把转岗时留下的化工扳手,和崭新的技能大赛证书。“扳手提醒我别忘本,证书督促我向前闯。”
?“老李的修剪课”:传承中的匠心温度。?傍晚时公园的枫树下总是热闹非凡,团队里的工人围着他,听他讲当日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,分析如何处理,他也不讲大道理,折下一小段树枝说:“你们听,咔嚓声清脆,说明枝条健康,要是闷响就得找病害了。”新收的徒弟张岩感慨颇深:为教他掌握悬铃木修剪角度,师傅把自己的手背当树干,用树枝比画了整整两小时。
“当年宋师傅手把手教我,如今我得把这点手艺焐热了传下去。”他的教学笔记里画满“错误案例”:过度修剪的榉树像秃头老汉,切口不当的鸡爪槭渗出树液……在一次树木“体检”中,小张指着棵歪脖子槐树:“师傅,这树都长拧巴了。”他掏出钢卷尺量了量年轮:“西面年轮密,说明常年刮东风——得在南侧加支撑,跟化工塔抗风一个理。”
?梧桐树荫下的答案。?六载春秋,李江兵用沾满泥土的双手证明:真正的匠心,既能丈量千米级的绿廊,也能修剪毫米级的叶芽;既有改造制度的胆气,也有呵护幼苗的柔情。
在他日日巡查的公园景观大道上,梧桐树荫连绵成碧绿的穹顶。那些被他救活的紫薇在春风里摇曳,改良过的法桐为游客投下清凉。每一片绿荫之下,都站着一位像李江兵这样用汗水浇灌幸福的劳动者。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,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增添绿色,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。李江兵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,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绿化事业中。
李江兵的故事告诉我们:无论身处何种行业,只要心怀匠心、勇于担当、甘于奉献,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(绿化分公司)
撰稿:苏玲
单位负责人:范晓宝
校对:房金鹤
责任编辑:孙小玲